《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和新举措

 
来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6
 
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在人类历史上,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在利益驱动下,人类对自然进行了掠夺式开发和征服式改造,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破坏甚至生态灾难。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沿用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促使我国仅用三四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用了两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资源枯竭、垃圾围城、水土污染、雾霾频发等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必然选择和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实现能源重化产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确保我国资源安全,进而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有效化解环境风险,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问题。杨养锋博士所著的《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一书[1],立足系统工程思想、理论和方法,综合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与系统理论研究成果,提出“能源重化产业集群生态集成制造系统”概念,在概念界定、理论构建与技术方法系统的研究体系中,从哲学层面论证了通过“能源重化产业集群生态集成制造系统”作为区域循环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在“能源重化产业集群生态集成制造系统”的分析、构建、评价和优化控制的理论框架内,以陕西省榆林市“锦界生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此为基础,针对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可再生性,从制度层面给出了我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构想。该著作重构了高质量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循环经济运行的理念,探索了一些新举措,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通读全书,该著作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一、选题立意深远,研究视角独特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为自身和世界许多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和就业。但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紧迫:(1)资源消耗巨大。2017年一次能源消费量31.3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的23.2%(高出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占比6.7个百分点);工业大宗资源消耗量达到全世界90%,水资源消耗量约占四分之一;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201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9.8%。(2)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并远远超过自身的环境容量极限。201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92.33亿吨,占世界的27.6%(高出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占比12.4个百分点)。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特别是能源重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中能源重化阶段尽管会带来诸多问题,但无法绕过。因为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基础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又以能源产业和原材料产业为基础,而能源产业和原材料产业均以重化工业为核心;而环境产业的核心——环境工业的发展,更要依赖于能源重化工业提供装备。因此,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不能不持续推动能源重化工业的发展。但必须降低能耗和污染,降低能耗需要技术进步来解决,降低污染须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对能源重化产业的生态化改造。这必须以能源重化企业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为基础,将企业生产在区域层面进一步集成,使其产生更大的生态环境规模效益。而能源重化工产业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投资、大规模等产业特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环境负输出大等产业属性,企业选址布点的地理空间布局可高度集中等产业组织特征,以及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资本、信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产生裂变,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集聚效应,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首选行业。能源重化工产业生态化改造这一选题,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克难提供智力支持,意义重大而深远;而以能源重化企业空间集聚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为研究视角,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循环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二、谋篇结构清晰,行文可读性好 该著作谋篇布局采用典型的学术研究模式,具有清晰的线性结构。全书由六篇组成,循序渐进、顺理依次分成十五章,给读者提供了十分清晰的研读框架。其中,第一篇“理论基础”,分别对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和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方法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并从哲学层面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科学性,分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第二篇“能源重化工产业集群绿色集成制造系统(Green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Energy and Heavy Chemical Industrial Cluster,以下简称EHCIC-GIMS)构建”,首先对EHCIC-GIMS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其特征,其次对EHCIC-GIMS的要素、结构、功能及集成效应进行了分析,给出了EHCIC-GIMS的研究框架,第三从系统集成角度,设计了生态产业链(网)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第三篇“EHCIC-GIMS系统评价”,基于能值分析与系统理论给出了EHCIC-GIMS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框架以及评价模型、指标权重和评价步骤。第四篇“EHCIC-CIMS优化控制”,通过构建水资源和环境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EHCIC-CIMS进行优化、调控,实现系统的良性发展。第五篇“实证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锦界能源重化工产业园生态化改造为案例对象,从EHCIC-GIMS的构建、评价和优化控制等三个层面进行了理论验证与实践分析。第六篇“制度研究”,依据系统理论,探讨了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我国西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政策体系构建的初步设想。该书的线性结构特征,具有清晰的论文专著特点,能够将所有研究理论、工具、条件、资源等集中在一个问题之上,书中内容存在大量基于系统论的图形、表格、数据与公式,行文简洁通畅,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三、研究资料详实,理论实践并举 该著作作者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充分利用学术机构、政府机关、产业园区与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获得了丰富、详实的一手资料,对其运用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和资源演化等理论进行跨学科、多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与实践的递进结合、生态与经济的跨界结合、能源与化工的有机结合、规范与实证的分析结合、逻辑思辨与数据测算的有效结合、动态与静态的转化结合、单项指标表征与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的系统结合,深入地论证了“能源重化产业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理论上的创新性、实践上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在理论层面上,认为能源重化产业生态集成制造系统中,企业和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中,以丰富资源为依托,以能源重化工业为核心,以产业集聚为载体,以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连接经济、生态经济、组织经济和知识经济等多种效应为目的,以物质、能量流动承接为纽带,以区域严格的环境标准为限制条件,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为目标,具有高度可持续性的复杂系统,具有广泛意义上的绿色性、集成性、目标的多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特征。在实践层面上,以锦界工业园为案例,对EHCIC-CIMS的工业代谢,物质、能量与信息集成,生态链与产业网构建及实现等,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能值评价与优化控制仿真,并给出了近30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系统框图和具体改进的对策建议。 四、研究内容丰富,对策前瞻性强 该著作基于能源化工、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能源重化产业生态集成系统的要素、结构、特点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理论框架,系统功能与结构,集成效应,生态产业链与产业网设计理论与实践,能值与系统评价,水资源与环境系统的优化和控制等六方面的理论探讨,涉及锦界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实现,能值计算与结果分析,水资源与环境系统现状调研和优化及控制等四方面的实证检验,涉及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及其所在区域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组成要素及法律政策体系构想等三方面的制度供给。据此来看,该著作内容丰富、方法得当、论据充分、分析透彻,结论可靠、对策可行并有操作性。其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与规划、系统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在研读中,形成正确认知和拓展知识面,对各级区域规划管理部门、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部门的实际工作者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相关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法律体系构想等对策建议上,既富有创新性,又具有前瞻性,尤为强调政策及制度供给和完善的价值,这也体现出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社会总体特征。如书中指出:需要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第六章第六节中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按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要求,其立法目的要从保护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转向包括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刑法》虽将环境犯罪独立出来进行规定,但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并没有贯彻始终,有些罪名注重保护人身和财产,对生态利益损失并未纳入考虑范围。如《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该罪的必要条件是“严重的危害后果”,表现为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为严重后果。反过来说,若没有人身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即使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也不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这与该罪设立的目的“保护公民的清洁、舒适与安全的环境权益等”相违背。面对不断紧迫的生态环境压力,切实需要对该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加大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罚力度。2019年2月20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要求“贯彻最严格的环保执法司法制度、最严密的环保法治理念,对环境污染犯罪敢于亮剑、绝不手软,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犯罪行为从严打击、从重处罚,形成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2]这说明这一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较高的实践应用参考价值。该著作初稿作为2017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购买项目,获得出版资助。 当然,作为一部重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新举措的专著,由于研究对象属于经济社会复杂巨系统,覆盖面广,涉及问题多,难度大,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跟踪研究。比如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更简明?如何更有操作性?各个指标的参照标准的设立如何更科学?更有适用性?衷心地希望作者一如既往地努力,再结硕果,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参与研究,形成合力,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 [1] 杨养锋.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 戴佳,史兆琨.解读:落实两个“最严”,重剑惩治环境污染犯罪[EB/OL].http://news.jcrb.com/jszx/201902/20190221_1964379.html/2019-02-21. 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在人类历史上,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但在利益驱动下,人类对自然进行了掠夺式开发和征服式改造,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造成了环境破坏甚至生态灾难。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沿用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促使我国仅用三四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用了两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资源枯竭、垃圾围城、水土污染、雾霾频发等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必然选择和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实现能源重化产业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确保我国资源安全,进而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有效化解环境风险,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问题。杨养锋博士所著的《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一书[1],立足系统工程思想、理论和方法,综合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与系统理论研究成果,提出“能源重化产业集群生态集成制造系统”概念,在概念界定、理论构建与技术方法系统的研究体系中,从哲学层面论证了通过“能源重化产业集群生态集成制造系统”作为区域循环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实性;在“能源重化产业集群生态集成制造系统”的分析、构建、评价和优化控制的理论框架内,以陕西省榆林市“锦界生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此为基础,针对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可再生性,从制度层面给出了我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构想。该著作重构了高质量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循环经济运行的理念,探索了一些新举措,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通读全书,该著作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色:一、选题立意深远,研究视角独特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为自身和世界许多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和就业。但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紧迫:(1)资源消耗巨大。2017年一次能源消费量31.32亿吨油当量,占世界的23.2%(高出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占比6.7个百分点);工业大宗资源消耗量达到全世界90%,水资源消耗量约占四分之一;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201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9.8%。(2)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并远远超过自身的环境容量极限。201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92.33亿吨,占世界的27.6%(高出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国占比12.4个百分点)。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特别是能源重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中能源重化阶段尽管会带来诸多问题,但无法绕过。因为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基础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又以能源产业和原材料产业为基础,而能源产业和原材料产业均以重化工业为核心;而环境产业的核心——环境工业的发展,更要依赖于能源重化工业提供装备。因此,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不能不持续推动能源重化工业的发展。但必须降低能耗和污染,降低能耗需要技术进步来解决,降低污染须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对能源重化产业的生态化改造。这必须以能源重化企业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为基础,将企业生产在区域层面进一步集成,使其产生更大的生态环境规模效益。而能源重化工产业具有高能耗、高污染、高投资、大规模等产业特点,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环境负输出大等产业属性,企业选址布点的地理空间布局可高度集中等产业组织特征,以及在较短的时间内促使资本、信息、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产生裂变,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集聚效应,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首选行业。能源重化工产业生态化改造这一选题,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克难提供智力支持,意义重大而深远;而以能源重化企业空间集聚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为研究视角,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循环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二、谋篇结构清晰,行文可读性好该著作谋篇布局采用典型的学术研究模式,具有清晰的线性结构。全书由六篇组成,循序渐进、顺理依次分成十五章,给读者提供了十分清晰的研读框架。其中,第一篇“理论基础”,分别对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和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方法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梳理,并从哲学层面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科学性,分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第二篇“能源重化工产业集群绿色集成制造系统(Green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of Energy and Heavy Chemical Industrial Cluster,以下简称EHCIC-GIMS)构建”,首先对EHCIC-GIMS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总结了其特征,其次对EHCIC-GIMS的要素、结构、功能及集成效应进行了分析,给出了EHCIC-GIMS的研究框架,第三从系统集成角度,设计了生态产业链(网)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第三篇“EHCIC-GIMS系统评价”,基于能值分析与系统理论给出了EHCIC-GIMS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框架以及评价模型、指标权重和评价步骤。第四篇“EHCIC-CIMS优化控制”,通过构建水资源和环境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EHCIC-CIMS进行优化、调控,实现系统的良性发展。第五篇“实证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锦界能源重化工产业园生态化改造为案例对象,从EHCIC-GIMS的构建、评价和优化控制等三个层面进行了理论验证与实践分析。第六篇“制度研究”,依据系统理论,探讨了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我国西部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政策体系构建的初步设想。该书的线性结构特征,具有清晰的论文专著特点,能够将所有研究理论、工具、条件、资源等集中在一个问题之上,书中内容存在大量基于系统论的图形、表格、数据与公式,行文简洁通畅,具有很好的可读性。三、研究资料详实,理论实践并举该著作作者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充分利用学术机构、政府机关、产业园区与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获得了丰富、详实的一手资料,对其运用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学和资源演化等理论进行跨学科、多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论与实践的递进结合、生态与经济的跨界结合、能源与化工的有机结合、规范与实证的分析结合、逻辑思辨与数据测算的有效结合、动态与静态的转化结合、单项指标表征与多项指标综合评价的系统结合,深入地论证了“能源重化产业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理论上的创新性、实践上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在理论层面上,认为能源重化产业生态集成制造系统中,企业和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高度集中,以丰富资源为依托,以能源重化工业为核心,以产业集聚为载体,以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连接经济、生态经济、组织经济和知识经济等多种效应为目的,以物质、能量流动承接为纽带,以区域严格的环境标准为限制条件,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为目标,具有高度可持续性的复杂系统,具有广泛意义上的绿色性、集成性、目标的多重性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特征。在实践层面上,以锦界工业园为案例,对EHCIC-CIMS的工业代谢,物质、能量与信息集成,生态链与产业网构建及实现等,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能值评价与优化控制仿真,并给出了近30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系统框图和具体改进的对策建议。四、研究内容丰富,对策前瞻性强该著作基于能源化工、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动力、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等多学科交叉领域,涉及能源重化产业生态集成系统的要素、结构、特点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理论框架,系统功能与结构,集成效应,生态产业链与产业网设计理论与实践,能值与系统评价,水资源与环境系统的优化和控制等六方面的理论探讨,涉及锦界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实现,能值计算与结果分析,水资源与环境系统现状调研和优化及控制等四方面的实证检验,涉及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及其所在区域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组成要素及法律政策体系构想等三方面的制度供给。据此来看,该著作内容丰富、方法得当、论据充分、分析透彻,结论可靠、对策可行并有操作性。其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与规划、系统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在研读中,形成正确认知和拓展知识面,对各级区域规划管理部门、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部门的实际工作者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相关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法律体系构想等对策建议上,既富有创新性,又具有前瞻性,尤为强调政策及制度供给和完善的价值,这也体现出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社会总体特征。如书中指出:需要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简称《刑法》)第六章第六节中有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规定。按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要求,其立法目的要从保护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转向包括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刑法》虽将环境犯罪独立出来进行规定,但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并没有贯彻始终,有些罪名注重保护人身和财产,对生态利益损失并未纳入考虑范围。如《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构成该罪的必要条件是“严重的危害后果”,表现为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为严重后果。反过来说,若没有人身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即使造成了重大环境污染也不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这与该罪设立的目的“保护公民的清洁、舒适与安全的环境权益等”相违背。面对不断紧迫的生态环境压力,切实需要对该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加大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的处罚力度。2019年2月20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要求“贯彻最严格的环保执法司法制度、最严密的环保法治理念,对环境污染犯罪敢于亮剑、绝不手软,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犯罪行为从严打击、从重处罚,形成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强大震慑。”[2]这说明这一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较高的实践应用参考价值。该著作初稿作为2017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购买项目,获得出版资助。当然,作为一部重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新举措的专著,由于研究对象属于经济社会复杂巨系统,覆盖面广,涉及问题多,难度大,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跟踪研究。比如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更简明?如何更有操作性?各个指标的参照标准的设立如何更科学?更有适用性?衷心地希望作者一如既往地努力,再结硕果,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参与研究,形成合力,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参考文献][1] 杨养锋.生态集成制造系统: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 戴佳,史兆琨.解读:落实两个“最严”,重剑惩治环境污染犯罪[EB/OL].http://news.jcrb.com/jszx/201902/20190221_1964379.html/2019-02-21.

文章来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网址: http://jsjjczzxt.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786.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仪器仪表工业论文_长焦距离轴全反射式三档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